深圳市巍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巍特环境”)将于9月12日接受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这是巍特环境继2022年11月上会被否后,更换券商再次冲击资本市场。
巍特环境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1.69亿元,用于区域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一、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公司现金流高度紧张
巍特环境作为一家专注于排水管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3亿元、2.93亿元和3.29亿元,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净利润分别为4630.51万元、4949.80万元和5323.81万元,保持稳定增长。
从2025年前期数据看,公司预计1-9月营业收入为2.3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7.43%至12.10%;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200万元至4400万元,同比增长13.87%至19.29%。
1、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
从2022年的43.99%下降至2024年的40.46%。这表明公司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可能与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
2、公司的现金流高度紧张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77.29万元、-3182.40万元和942.94万元。这种“项目投入在前、客户回款在后”的业务特性,给公司运营带来了明显的资金压力。
3、公司的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
报告期各期末,合同资产净额分别为19954.18万元、28486.83万元和35719.8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5.44%、51.45%和54.18%。
同时,应收账款余额从20789.77万元增长至27225.86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从1.91下降至1.25。这表明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和回款能力正在减弱。
二 监管四轮问询,重点关注业务模式高度依赖外包
北交所对巍特环境进行了四轮问询,成为年内首家经历四轮问询才上会的企业。监管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监管机构多次问询公司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2020年末、2021年末,公司合同资产减值准备整体计提比例分别为1.29%、2.77%,远低于可比公司均值(7.22%、9.42%)。
尽管在2023年这一比例提高到7.99%,与可比公司相近,但到2024年,公司比例为7.93%,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的11.66%。
各期按组合计提减值的合同资产中,库龄2年以上的金额占比分别为1.59%、12.08%、24.54%,占比逐年提高。这表明公司资产质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2、技术先进性与业务实质
监管机构对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实质提出了质疑。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其技术水平“在排水管网服务领域技术领先”的表述是否正确,是否有客观依据。
在最新上会版招股书中,公司已将“技术领先”表述改为“技术先进”。此外,监管还关注到公司所属行业在2021年由管道工程建筑业变更为市政设施管理业,问询变更行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商业模式与外包依赖
问询过程中发现,公司采购的工程服务占成本的比例接近80%,主要包括劳务分包、机械租赁和技术服务采购。
公司的营业成本中,“劳务分包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为50%”。这种高度依赖外包的业务模式,使人对其“专业服务型企业”的定位产生疑问,更接近传统工程承包商。
三、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态势日益激
巍特环境主要为客户提供排水管网探测、检测评估、方案设计、零开挖修复以及智慧运营服务,客户包括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央国企。
从业务实质看,巍特环境更像是一个掌握了特定技术应用方案的项目管理者和总包方,而非纯粹的高科技服务企业。
公司虽然拥有与“垫衬法”相关的知识产权,但技术的最终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劳务团队。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相对轻资产,能够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劣势则是对分包商依赖度高,业务壁垒可能较低。
排水管网管理服务行业市场容量大,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鼓励类”行业。
非开挖技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环境友好型新技术,符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然而,该行业也存在明显挑战:市场参与者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与行业较高毛利率对潜在竞争对手吸引力较大,行业优胜劣汰将加速。
从可比上市公司情况看,正元地信、誉帆科技、冠中生态、太和水等公司近年来业绩都不理想,2025年上半年均处于亏损状态,太和水更是连续多年亏损,已经进入卖壳的过程。在这一行业背景下,巍特环境的业绩逆势增长显得尤为突出。
巍特环境本次拟募集资金1.69亿元,主要投向三个项目:1. 区域运营中心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11350.88万元);2. 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4003.43万元);3. 补充流动资金(使用募集资金1500万元)。
从投资方向看,公司注重区域扩张和技术研发,符合行业特性和发展需要。但考虑到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紧张,以及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补充流动资金的安排显得较为谨慎,可能仍不足以完全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公司股东深湾文化创投、高新投创投、成都科技创投、人才创投基金及中小担创投在投资公司股权时,与实际控制人王鸿鹏及王亚新签署了对赌协议或类似安排。若公司未能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将可能触发实际控制人回购义务,这增加了本次IPO的紧迫性。
风险提示: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厦门股票配资,投资需谨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服务配资杠杆网_免费股票配资系统_股票在线配资平台观点